建筑隔音声学基础知识
文章出处: 人气:发表时间:2014-04-21 05:48
材料吸声性能的主要参数---吸声系数
吸声材料或结构吸声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吸声系数表示。在不同的频率下和不同的安装方式时同种材料的吸声系数不同。通常取125 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这六个中心频率下的吸声系数来表示。
建筑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是指声能密度衰弱60dB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建声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它与房间的体积及表面吸声性能有关,与房间容积成正比,与吸声量成反比。
吸声 :声音进入多孔材料或引起可弯曲变形的板振动后,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应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
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
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
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
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与空气质点因振动摩擦使声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的声波随传播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的现象,称为空气吸收;
当声波入射多孔吸声材料时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振动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吸收,称为材料吸声。
任何材料对入射声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吸声能力,平均吸声系数超过0.4的材料才称为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吸声频率的特性是:中高频吸声系数较大,低频吸声系数较小。
隔声:材料降低传声的能力。
建筑物受到外部声场的作用或受撞击而发生振动时,声音就会透过围护结构传进来,这叫“传声”。
由于围护结构的作用,传进来的声能总是有所减少,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
隔绝外部空间声场的声能,称为“空气声隔绝”;
使撞击能量辐射的声能有所减少,称为“固体声或撞击声隔绝”。
这和“隔振”的概念不同,前者是指到达接受者的空气声,后者是指接受者感受到的固体振动。采取隔振措施可减少振动源或撞击源对围护结构(如楼板)的影响,降低撞击声本身的声级。
噪声:噪声有两种意义:
在物理上指不规则的、间歇的或随机的声振动。
在心理上指任何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是物理现象,而噪声是人们对声音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感受。
因此,凡是人们不希望听到的任何声音,即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干扰的声音,统称""噪声"。
质量定律:对于隔墙隔声存在一个普遍的规律,即材料越重(面密度越大)隔声效果越好。对于单层密致匀实墙,面密度每增加一倍,隔声量在理论上增加6dB,这种规律即为质量定律。
共振频率:任何隔墙都存在固有的共振频率, 当声波的频率和墙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墙体整体产生共振,该频率的隔声量将大大下降。
吻合效应:声波接触墙板后,墙板除了垂直方向的受迫振动以外,还有沿着板面方向的受迫弯曲振动。在某个特定频率以上,受迫弯曲振动将和板固有的自由弯曲振动发吻合,这时板就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弯曲,造成声能大量地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声量的低谷,这种现象被称作吻合效应。
掩蔽效应:人耳存在掩蔽效应,当一个声音高于另一个声音10dB时,较小的声音因掩蔽而难于被听到和理解,由于掩蔽效应,在90-100dB的环境中,即使近距离讲话也会听不清。
二.吸声与隔声的区别
吸声,对同一个空间,改变室内声场的特性。吸声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室内的混响声,对直达声不起作用,也就是说吸声可提高音质,但对降噪能力效果不好;且吸声材料是以多孔、疏散的材质,隔声则是以密质为主的;
隔声,相对两个空间的,隔声的主要作用就是隔断声音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防止噪声的干扰。隔声材料材质的具体要求是:密实无孔隙、有较大的重量。
但是一般在进行降噪处理时都是吸、隔声相结合来治理,即运用隔声隔断外来的噪声及室内噪声传于外面,再用吸声调解室内的混响声。